9月9日,在南靖南坑镇南坑村台企漳州天绿菇业有限公司杏鲍菇栽培房内,十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收成熟的杏鲍菇。“我这片菇房,每天能产杏鲍菇将近10吨。”公司老板黄文广说。
在南靖,提起杏鲍菇生产企业,天绿菇业公司名号响当当。从2005年开始栽培当地无人种植的杏鲍菇,仅3年时间,天绿菇业公司就成为漳州市的龙头企业。
2005年初,经朋友介绍,在台湾从事建筑业的黄文广来到南坑镇,打算发展农业,几经筛选后,黄文广决定专门培育杏鲍菇。“杏鲍菇可以长途运输,采收冷冻能保存2个多月,它是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售价比平菇高三到五倍。”黄文广说。
但杏鲍菇对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素的要求很高,全程需以温控室低温栽培,无农药、无污染。第一次试种,黄文广投入20万元,培育10万袋菇包。没想到,由于灭菌不彻底,种植未成功,只得从头再来。几经配料、灭菌、栽培温度、消毒到疏菇、包装等多环节细心检查,摸索调试,终于成功。
同年6月,他投入2000万元,创办漳州天绿菇业有限公司,从台湾引进菇种和种植技术。公司现建有50亩的杏鲍菇培植中心和杏鲍菇生产厂房,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改变杏鲍菇传统灭菌方式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黄文广带领公司员工,用时13个月,“鼓捣”出一台高密封性、性能稳定的高压灭菌炉,使杏鲍菇灭菌时间从原来的36个小时一下减少到5个小时。这台高压灭菌炉也成为公司杏鲍菇生产的“法宝”。
越“玩”越认真。在解决灭菌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后,天绿菇业公司的杏鲍菇产量和品质愈来愈稳定。很快,公司优质的杏鲍菇就叫响全国各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热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公司还建立市场鲜菇营销体系,做到鲜菇周年均衡生产,供应市场。
在创业的同时,天绿菇业公司无偿将食用菌栽培技术、高压灭菌技术传授给当地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工厂和百姓。如今,当地的技术工人已基本上掌握了该公司的先进技术。黄文广说,把台湾先进的菌业生产技术带回大陆是他的愿望。
经过多年的发展,漳州天绿菇业有限公司在漳州已有3家工厂,杏鲍菇日产量从原来的6吨跃升到现在的35吨,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杏鲍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示范企业,并辐射带动十余家企业,推动南靖县杏鲍菇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和可持续发展。(原标题:越“玩”越认真 整出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