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媲美天然虫草
9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潘集区高皇镇万岗村的安徽鑫农食用菌基地,一个月以前,就是在这里,“诞生”出淮南第一批人工培育出的虫草。
走进工作间,一排排已经打包好待发的杏鲍菇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记者仔细查看却并未发现 “虫草”的身影。基地负责人张传峰解释说,第一批“虫草”已经发往上海收购厂家了。第二批虫草还得等到9月下旬才开始培育。
张传峰告诉记者,尝试种虫草十分偶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他一直从事菌菇种植,作为省食用菌协会的一员,和安徽农业大学李增智教授始终保持联系。今年7月份,在李增智教授指导下,他开始尝试人工“种”虫草。
“冬虫夏草非虫非草,它其实是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等幼虫体内,经过不断发育而形成的生物体。虫草有几百个品种,人工培育的也有几十种,我第一次种的名叫蝉花,即真菌寄生在蝉幼虫体内而萌发生出的,第二次我打算尝试培育蛹虫草,它比蝉花更受消费者认可。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虫草都含有虫草酸、SOD酸等营养成分,差别不是很大。 ”张传峰说。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真正的冬虫夏草价格每斤在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而人工虫草因投入市场时间不长,消费者还处在接受适应期,所以批发价并不高,约160—180元/斤之间。
人工培育技术成熟
张传峰带领记者参观了生产人工虫草的整条流水线。 “天然虫草是真菌长在虫子体内,虫子就是虫草的培育基。蝉花的培育基是小麦加纯净水,蛹虫草是大米加纯净水,也有用木屑、棉花的。 ”
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了虫草的培育过程。首先要在灭菌室里对培育基进行灭菌3小时;然后,培养基送到接种室,装入聚乙烯袋子中;接着,就要往培育袋里置入虫草液体菌种,待几天后,袋中菌丝长满以后,就送到只有14℃的培育室里进行培育,大约35天左右,蛹虫草就种出来了。
那么,种虫草技术难度高吗?“对有种植蘑菇基础的农户来说,技术容易掌握。 ”张传峰还详细地向记者分析了生产成本:一罐30毫升液体虫草菌种550元,可种500筐(35*45厘米)虫草;一筐可出虫草300克,批发价约100元,500筐则是5万元;每筐需用1公斤培养基、一个塑料筐、一个聚乙烯袋,每公斤培养基2元钱,每个塑料筐4毛钱,聚乙烯袋每个4毛钱;此外,还得有配有控温设备的出菇房……虽然培育虫草投入较大,但按照现在虫草批发价170元左右来看,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投资小心上当受骗
采访快结束时,张传峰特意让记者提醒农民朋友,不能轻信网上铺天盖地的种植虫草广告。他表示,种植虫草虽有利润,但技术、设备、人力等要求相对较高,绝非广告传言的“暴利”行当。在二十多年食用菌种植历程中,他也亲眼目睹过很多农户被骗的情况,希望种植户一定要在掌握技术的前提下谨慎投资。张传峰还列举了几条常见陷阱:一是收取巨额保证金。约定在回收成熟虫草时退还,之后再以虫草不合格等理由拒绝回收;二是高价向农户提供菌种。实际上,液体菌种价格并不高,30毫升仅需500—600元;三异地转让技术。特意选择与距离远的外地人合作,种植户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很难进行索赔。 (原标题:淮南首次育出人工“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