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店镇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平原林地的资源优势。2003年,为提高本地区速生林地的经济效益,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了平原地区林地食用菌生产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林地的荫蔽温湿和富氧条件,以中小拱棚为配套设施,生产香菇、木耳。这种模式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经济效益上使每亩林地每年增收5000元,在生态效益上形成食用菌与林木生长循环互促效应,在社会效益上适应目前农村40至50岁劳动力就业特点,促进了劳动技能相对较弱低收入农民增收。
2010年,通州区组织编制了《“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京郊食用菌主产区的发展目标。规划了以永乐店和马驹桥两镇为首、多点同进的产业布局,明确了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体,棚室食用菌和林地食用菌为基础的产业发展途径,制定了建设永乐店食用菌产业发展核心区、马驹桥镇白灵菇工厂化生产集聚区的发展战略,为全区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通州区制定了《关于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加大对引进、研发和加工生产食用菌菌种等扶持力度。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通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已成为京郊食用菌主产区之一,全年生产白灵菇、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6万吨,产值7亿元。全区有1500多名农民在食用菌生产企业就业,年平均收入2.5万元。有3500多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在多方支持推动下,永乐店食用菌产业多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初具规模。全镇年产各类菌产品近25000吨,种类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毛木耳、鸡腿菇、猪肚菇、长根菇、大球盖菇、灵芝、双孢菇、秀珍菇等十余种,产值近2.5亿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京郊食用菌产业第一镇。镇域食用菌产业格局突出“一园、两路、三村、四企“的发展特点。
一是“一园”核心形成。一园即食用菌产业园,集食用菌常规品种高效栽培,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及科普推广于一体,是一个专业化、现代化、综合性示范园区。园区位于孔兴路东侧老槐庄南口,始建于2011年,包括:集约型工厂化生产区、 食用菌品种展示区、科普文化展示区、设施与林下栽培示范区四个功能区。
二是“两路”集聚突显。两路即指孔兴路、德小路,以此为中轴线而发展形成食用菌的聚集区。种植主题包括包括多个专业村和多家龙头企业。种植模式涵盖林下、设施、工厂化三种生产模式。
三是“三村”平行推进。三个专业村是指孔庄、陈辛庄、老槐庄村。三个专业村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狠抓新农村建设,确定以食用菌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成立专业合作社,投资棚室改造和建设工作,进行水电、路、产品保鲜库配套,开展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的种植,涌现出一大批种菇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四是“四企”各具特色。四家龙头企业是绿源永乐、富勤、专平生物和金篮子农业生态园。北京富勤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德小路西段德仁务村北,资产总额1.1亿元,现有员工130人,是一家自动化、周年化生产金针菇的企业。年产金针菇达7000吨以上,产值近8400万元。绿源永乐(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地近千亩,以菌种繁育及工厂化杏鲍菇生产为主营业务。一期投资2亿元。现有员工500多人,年产菌棒1000余万棒,日产杏鲍菇40多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上亿元。北京专平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镇柴厂屯村北,胡村东口,占地53亩,是一家以白灵菇工厂化瓶式栽培和食用菌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厂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现有厂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员工50人,年产鲜菇50吨,加工各种菇类产品近200吨,主导产品为焙干食用菌、灌装食用菌、盐渍食用菌、菇酱等。北京金篮子生态种植有限公司 位于永乐店镇坚村北侧,是一家集种植、林间养殖、餐饮、住宿、会议、娱乐、生态观光采摘及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大型度假旅游生态观光园。公司总占地面积2100亩,总投资1.2亿元,食用菌种植510亩,种植有香菇、平菇、秀珍菇、茶树菇等多个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