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菌备受市场青睐
桑枝,过去大都被人们当成柴烧,如今用来培育桑枝食用菌,这成了石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这里的黑木耳品质好,营养价值高。”趁着工作空闲,桐乡市民王女士和朋友一起再次来到石门镇陆家庄村的食用菌基地,一下采购了十多斤加工好的黑木耳。
“今年黑木耳产量有所提高,市场行情也不错。5万棒黑木耳都销得差不多了。每公斤黑木耳价格为120元,同比提高了10元,产值达到30万元。”陆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张惠强告诉记者,桑枝菌一点也不愁销。桑枝黑木耳是基地的主打品种之一,而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品种更是供不应求。
今年,陆家庄食用菌基地已生产秀珍菇632吨,并且与杭州良渚蔬菜批发市场、杭州笕桥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供货合同,日供应量在2吨左右。“因为炎热干旱,所以产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张惠强说。
秀珍菇的母种来自台湾,栽培由企业自主繁育,产品品质纯正。如今,陆家庄食用菌基地的产品热销杭州、嘉兴、苏南等地,并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
食用菌产业逐渐成熟
2008年以来,桐乡市通过利用桑枝条生产黑木耳起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进以秀珍菇为主的工厂化生产方式,将生产食用菌的废弃菌料进行多途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面广量大的蚕桑废弃资源,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
“全市每年桑果枝条的产量在7万吨到8万吨,开展桑果枝食用菌生产有着丰厚的原料基础,还能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桐乡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说。
陆家庄食用菌基地通过引进轨道化生产、流水线作业的制棒、接种设施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同时以当地丰富的桑果枝条进行食用菌栽培,替代了原来以木屑为原料的生产方式,并将废菌包开发成优质有机肥,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绿色生产。
据张惠强介绍,基地一天可以处理废弃菌棒约6万棒,按每棒生产0.5公斤有机肥料算,可以获得有机肥料30吨,主要向石门殷家漾的千亩梨园、猕猴桃基地直接供应。
今年,茶树菇在桐乡首次种植成功,给桐乡食用菌发展又增添了新的血液。该种植基地负责人兰自久说,首批种植100亩茶树菇共100万个菌棒,第一期的茶树菇的产值就达到200多万元。
“石门每年种植335万棒食用菌,创造的产值达到1100多万元。”桐乡食用菌产业在原有以供应本地为主的零星小户产销基本平衡基础上,通过引进集约化生产主体后,产业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加上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健全的营销网络,实现了产销结合,产业效益显著,成为桐乡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典范。(原标题:食用菌成为桐乡特色农业“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