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10/10/11-01-27-78-8548.jpg)
梧桐村四组村民刘廷福正在销售香菇。记者 刘乾辉 摄
雾蒙蒙,林森森,蜿蜒的村道直插山间,香菇棚随处可见。
9月26日,汽车沿着朝天区花石乡梧桐村的小道蹒跚而行,不经意间已经停住,面前的一户人家传出阵阵欢笑声,循声望去屋檐下几个村民正在给香菇打包,正忙着把新鲜的香菇送上皮卡车。
现在,已经是梧桐村冬菇的采摘季节了。
采摘 天一亮就要开始
这里是梧桐村4组,刘廷福的家。干枯的头发杂乱着向上顶起,见到有客人来访,他急忙从褪了色的咖啡色西装里拿出烟来。
“哎呀,这才采完,从早上4点多起来忙到现在,烟都顾不得抽。”说话间他已经给自己点上了一支烟。
“今年收成咋样?”
“还可以,昨天卖了400多斤,今天卖了52袋,一袋10斤。也才开始采。”虽说才开始采蘑菇,刘延福还是咧开了嘴笑了起来。
今年,刘延福家种了8000袋香菇,足足4个香菇棚。中温菌已经开始收获。
香菇的价格总有些变化,这不,按照香菇的质量,刘延福今天香菇就是2.8元/斤。也就是说,当天上午半天刘延福就能收入近1500元,怪不得他抽烟都在笑。
销售 商贩上门“求购”
刘廷福家新修的两层小楼还未退色,院坝里停着的皮卡车里,已经放了十多袋打好包的香菇。
收香菇的人叫王力,也是梧桐村4组人,平头,白发,迷彩服裹不住他那结实的身体,围着车走来走去的查看香菇是否放稳当,不时还要用手拍拍打打。
“我看起老,其实才36岁。”这是王力开口的第一句话,还眨巴着眼边说边笑。
“都说我收菌子在挣钱,我挣个啥钱嘛,我自家也种的有,只是把价抬一抬,不然外面的人收的太低了,老乡都不划算。”
旁边的人忙打趣地说:“不挣钱,你要来哦。”
王力忙争辩:“来去的油钱,门面费算下来,1斤最多挣3毛钱。”
就在这个档口,王力已经给刘廷福算好了账:“今天你这菌子还不见得大,2块8一斤,52袋,1456块。”
每到这个季节,王力都要开着他的皮卡车在梧桐村各个角落收购香菇,批发零售他同时在做,销售网络已经延伸到南部、阆中一带。
像王力这样的香菇商在梧桐村本地就有4人,梧桐村开始收香菇时,他们总是不约而同的走进每一个农户家,将最新鲜的蘑菇装进自己的车,奔向各自的市场。
划算 种一季换一年收入
刘廷福家的香菇早上11点多已装车完毕,女主人周大莲正在棚内检查收尾,提起刚刚过去的采摘环节,她说:“早上起来我们都是打电筒摘的,再长一晚上,明天又可以摘了。”
据悉,每一袋香菇可以这样来回采摘5、6次。刘延福说:“采几次一起算,每一袋香菇还是要挣3到5元钱,按照我们家的这个量,一年还是能挣四五万元。反正我们这里的人一年的收入就是靠冬菇这一季。”
花石乡梧桐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村”,90%的农户家中种植有香菇,其中1万袋以上的农户达60多户。
又是一个忙碌季节,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又是一个梧桐村民的希望变成现实的季节。(原标题:村民采菌喜乐忙 装袋卖个好价钱 记者 雷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