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香菇是天津客商订购的,明天就来拉,预计有2500多公斤,各个等级的都有,价钱每公斤5元到14元不等。”合作社理事长王晓华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
看着这些伞状的小生灵们,王大哥的思绪回到了当初创业时的情景。
“2006年,我在村东承包了20亩地,建了15个香菇棚,从福建和浙江的农科所引进的品种,本以为凭着自己学来的技术知识,能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番业绩来,谁知事与愿违。”王晓华的脸上显出一丝苦涩。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人们还不怎么认识香菇,拉到海阳市场上一斤三四块钱都没人要,甚至有的人还问怎么吃、有没有毒,那几年的日子真是难捱。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2008年,王晓华成立了龙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员也从最初的10户增加到了如今的30多户。随着人们对香菇的逐渐认可,香菇市场行情也在2010年出现了转机。“后来,我把原来的那20亩地租给别人,与人合伙在村中承包了110亩地,建了150个大棚。品种是这些年来自己选育出的‘龙姑一号’,非常适合当地的土壤条件,香菇分为5个等级,每公斤平均价格在5元到14元,一年产量在40万公斤,收入200多万元,主要销往天津、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今年,我们还注册了‘龙姑’商标。”王大哥笑着说。
记者随意走进一个蒙着黑网布的菌棚里,一排排的菌棒上香菇正在努力地生长着,人们在这个“伞”下收获着希望。
谈到未来的规划,王晓华说:“现在合作社是股份制经营,就是社员在合作社打工,平时拿工资,年终按股份分红。明年,除了扩大规模外,我还准备把棚分包给社员,让他们自己管理,合作社负责统一物料、统一制菌棒、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这样社员的收入就能大大增加,每家每户年收入10万元应该没什么问题。”(原标题:青龙满族自治县:香菇带来大生意 记者郭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