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终端消费市场的火爆都源于邹城市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
小蘑菇长成大产业
近年来,邹城市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推动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工厂化、智能化、规模化的食用菌种植模式已成为一种常态。
位于太平镇前韩村的邹城市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以生产金针菇为主,是邹城市最早实现工厂化生产的企业之一。除了依托企业本身投资建设的标准化智能菇棚,由周边农户投资入股建设的菇棚也成为金针菇的重要生产基地。在企业的技术指导下,农民生产的蘑菇全部由工厂收购,不愁销路,企业农户双得利。为鼓励扶持农户扩大种植规模,邹城市出台了针对菇农的鼓励政策,对投资建设3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菇棚,政府给予5万元补贴。目前,常生源菌业已带动1200多户菇农从事食用菌种植,辐射种植面积达150万平方米,人均年增收12000元。
常生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猛说:“以前一个菌包的金针菇产量在5两左右,如今通过技术改良能达到7两,别看只增加2两,总量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关键是产品品质更好了。”通过标准化种植、智能化生产、科技化提升,邹城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全市已有2家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3000万美元。
目前,邹城市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及合作组织46家,其中工厂化、智能化的生产加工企业17家,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768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2.8万吨,产值11亿元,品种涉及双孢菇、金针菇、香菇等20个名优品种,培植了山东集盛、华源、福禾、常生源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能力强的食用菌“航母群”,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农业局党委副书记陈长青说:“邹城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始享受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大产业拉出新链条
香城镇集盛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9月27日,在邹城举办的全国食用菌产业化推进大会上,集盛食品集中展示它的产品——除了少部分篮装鲜销双孢菇外,重点就是其出口国外的双孢菇罐头。据该企业办公室主任文德旭介绍,企业下一步打算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利用舍弃的菌根酿造蘑菇酱油、蘑菇饮料等产品,在减少原料浪费的同时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附加值。
“食用菌全身都是宝。”邹城市政府副市长宋景春表示,“随着食用菌产业链条的拉长,不仅让更多农民发家致富,更重要的是让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打下了产业基础。”(原标题:邹城蘑菇产业“工厂化智能化”拉长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