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辛苦种的蘑菇被这些商贩‘漂白’出售,我特别不舒服!”昨日,玛纳斯县种蘑菇的农户闫先生说。
闫先生说,他种了8年蘑菇,蘑菇主要销往乌市、昌吉等地的菜市场。他给一些商贩送货时,常看到商贩们将圆菇放在一种事先调好的“水”里浸泡20多分钟后再进行清洗,不一会儿,本来有些乌白的圆菇立即变得白嫩如雪,出于好奇,他询问后得知,商贩们用了荧光增白剂来漂白蘑菇。“我捏了把冷汗!”闫先生说。
蘑菇漂白在业内不算“新闻”
针对这一情况,11月24日、25日、26日,记者连续3天先后走访了乌市凌庆蔬菜批发市场、新北园春蔬菜市场、高家庄再就业农贸市场、青年路农贸市场、昌吉市青年南路园丰农贸市场等处,在这几个市场的菌菇出售区看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蘑菇品种主要有双孢菇、鸡腿菇、草菇、平菇、圆菇等,几乎每一个摊位上均有两种圆菇出售,一种是带着泥土颗粒卖相不太好的;另一种白白胖胖,个头也大一些。用手摸了摸两种圆菇,发现前者比较粗糙干燥,后者则触手细腻,还有些湿滑,伞面上几乎没什么锈斑。
![为增卖相增白剂洗蘑菇商户称漂泊最多的是圆菇](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312/02/08-13-28-92-1.jpg)
图中左边的蘑菇为未经过水洗,蘑菇的根须尚完好保留,也会残留少许泥土。而右边经过水洗的蘑菇是保存了一天后的状态。
亚心网记者 张万德 摄
亚心网记者 张万德 摄
为什么两种圆菇看起来不一样?11月24日一大早,记者在乌市凌庆蔬菜批发市场向几名蘑菇批发商询问,一名中年女商户小声说,蘑菇漂白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漂白最多的是圆菇,其他的像鸡腿菇也有漂白的”。
在新北园春蔬菜市场采访时,蘑菇摊贩刘女士透露,那些带有泥土颗粒的圆菇是未经漂白的,白乎乎的湿圆菇则被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水清洗过。
记者了解到,同样品种的圆菇,漂白后卖相好,价格也比没漂白的高出5块钱左右,但漂白过的圆菇一经强光照射就会发黄发黑。那么,商贩为何要漂白呢?一些蘑菇批发商坦言,这是因为蘑菇漂白后卖相好,还可以增重。漂白的蘑菇主要卖给饭店、火锅店和赶早市的人。
一位曾使用过荧光增白剂的菜贩冯先生对记者说,将荧光增白剂按比例加入清水中,把蘑菇放入其中浸泡然后捞出,颜色就会很鲜亮,具有强效增白效果。
记者在网上输入 “蘑菇漂白剂”后发现,除被禁止使用的荧光增白剂和漂白粉外,不少打着“绿色环保”旗号的蘑菇漂白剂正在网上销售,二氧化钛、二氧化氯、二氧化碳等成分均有出现。
去年就曾检测出蘑菇含荧光增白剂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可靠信息,11月2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昌吉市青年南路的园丰农贸市场蔬菜市场。当日12时09分,记者发现一名男摊主开始“洗”圆菇,立即向市场工作人员反映,并随工作人员一同回到摊位前,在短短3分钟内,男摊主已将第一次浸泡圆菇的水倒掉了,并称洗蘑菇的水就是一般的清水。
该市场总经理王新荣说,市场有300多家经营户,其中十多家卖蘑菇。去年,农产品检测部门和相关执法部门在市场检测出有个别蘑菇商贩使用荧光增白剂洗蘑菇,给予了处罚,今年是第一次接到举报。
随后,记者将情况反映给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一位负责人说,去年他们曾随机检测出蘑菇商贩使用荧光增白剂,他们近期将会再进行检测。
据介绍,蘑菇等食用菌采摘一两天后很快变成褐色,为了有个好卖相卖出好价钱,商贩们将蘑菇浸泡在荧光增白剂里,以保持其白嫩的外表。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相关投诉,会不定期检测,杜绝此类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