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厂化生产基地投产、龙头企业开建、先进栽培和管理技术应用,我市食用菌产业正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成为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富民产业。据市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市新发展食用菌种植基地3万平方米,生产面积达到16.2万平方米,年产量产值同比实现翻番,达5000余吨、5000万元以上。
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为了推进本地食用菌种植业健康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我市今年把栽培食用菌作为设施蔬菜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多次组织市、县区相关技术员、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集中座谈培训,并到昔阳、西安等地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销售加工等方面的经验。
在政策引导和相关部门帮助下,许多农户、蔬菜基地和合作社、村集体、企业等抓住市场商机,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作菌料,栽培平菇、香菇、黑木耳、杏鲍菇、双孢菇等食用菌,既丰富了市民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钱袋子,还实现了秸秆等农业废弃资源转化利用。
集约化、规模化是目前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郊区平坦镇大村村年产杏鲍菇400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市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领域的空白。该村投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占地30亩,完成投资500万元,建设有菌种室、研发室、菌种制作车间、净化车间、出菇房等,引进了食用菌品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等,克服了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立体化栽培杏鲍菇。
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我市积极发展食用菌规模生产基地,培育龙头生产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盂县西烟镇南社村今年与山西中地泰来煤炭运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康泰来生态农业产业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88亿元,占地1.8万亩,在5年内分3期建设工厂化食用菌种植和深加工区等六大区域。待达产达效后,年可工厂化生产鲜品食用菌6000吨、深加工食用菌食品1000吨,仅食用菌一项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
据市蔬菜中心主任王英利介绍,食用菌栽培见效快、效益高,可利用废弃厂房、闲置民居、林下空地等搞生产,实现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加之劳动强度较小,农村妇女、老人等均可以从事生产。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重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快食用菌产业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的发展步伐,使之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高效优势特色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