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按照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大农户、合作社联散户的发展格局,养殖食用菌3503万袋,实现产值7010.4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把“小舢板”组成“大航母”
呼玛县在发展黑木耳养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在已成立的黑木耳养殖协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以养殖大户宋军、董明良为核心的黑木耳养殖合作社,以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提供原料、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经营方式,走联合经营、利益共赢的捆绑式发展之路,极大地提升了养殖户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降低黑木耳养殖成本,韩家园镇将木耳养殖园区建设成为生产规范、管理科学的示范基地,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扩建了黑木耳全光摆放场地400亩,黑木耳生产菌房3600平方米,达到生产摆放黑木耳300万袋、容纳80户菌农的规模。呼玛县还投入专项资金130万元,扩建白银(20.13, 0.03, 0.15%)纳乡食用菌科技园区,将原300平方米的灭菌和培养室扩大到了900平方米,摆放场地由45亩扩大到152.8亩,达到摆放100万袋黑木耳的规模,建成2个万袋规模温控立体挂袋栽培棚室。
截至目前,呼玛县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累计发放食用菌小额贷款105万元,协调韩家园林业局解决了木屑1万立方米,资助268户养殖户发展生产。还在白银纳乡和韩家园镇建成了5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每个基地养殖规模达20万袋——30万袋。
把小木耳引向大市场
为了解决被动的销售局面,把自然流通引向商品市场,呼玛县充分利用哈洽会、蓝莓节等节会,提高“中国寒带黑木耳之乡”的知名度。他们扶持大兴安岭麒兴荣达民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浙江义乌设立了绿色食品专柜,经营黑木耳、蘑菇等绿色食品,黑木耳每市斤售价超过百元,让大山里的黑木耳走上了城市人的餐桌,叫响了呼玛县“中国寒带黑木耳之乡”的品牌。呼玛县还将黑木耳引进大兴安岭特色产品商城,进入全区绿(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直销系统。
从“原”字号到精加工
呼玛县按照“产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的思路,发展呼玛县绿野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大兴安岭麒兴荣达民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大兴安岭坤美源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开发出食用菌精包装系列产品、黑木耳压缩产品、黑木耳粉胶囊产品3个系列9个品种,实现年加工产值500万元,利润180万元,税收20万元。通过食用菌精深加工和提升包装品位,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呼玛县黑木耳产业已初步实现了黑木耳产业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良性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