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走进诺水河镇梓潼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银耳大棚,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硬化的沟渠和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这就是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标准化椴木银耳产业园区。2013年,该公司共投资2000多万元,在周子坪、陈河、梓潼村建立了三个银耳生产基地,种植椴木银耳180多万段,实现产值达3500多万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次。
而这,只是通江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通江县大力发展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2013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1万亩,产鲜品达16万吨,产值达18.2亿元,5万耳农实现增收致富。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通江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通江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剪影](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2/06/11-17-00-49-1.jpg)
市场好 业主投资信心足
通江县群山起伏,植被温和,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更是银耳的发源地,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
2004年,通江银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通江银耳搭乘“神八”遨游太空。受此带动,通江银耳更加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并且价格也持续走高。
“前几年,我在大城市工作,很多朋友听说我是通江人,纷纷让我给他带正宗的通江银耳。我们通江的银耳在外边是高端宴席的宠儿,也是馈赠的佳品。”通江达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发明说。
正是看到通江银耳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市场潜力,杨发明毅然放弃了大型企业高管的工作,于2012年9月返回通江注册了四川省通江达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2013年,该公司接种青杠椴木有40多万斤,银耳总产量1.5万斤,各种银耳产品一投入市场就大受欢迎,供不应求,实现销售总额500多万元。
发展通江银耳仅仅一年,就有如此好的收益,让通江达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对进一步发展壮大充满了信心。“当太空银耳全面投产的时候,通江银耳的发展将迎来最辉煌的时期。”杨发明说。
而良好的市场,也促进了通江银耳的深加工业的发展。
走进通江县光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只见流水生产线上,一朵朵洁白的银耳经机器压缩,就变成晶莹剔透的一片,再经过精美包装,就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据公司董事长何光泰介绍,公司生产的压缩银耳、压缩黑木耳不仅是四川名牌产品,更是走出国门,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而作为食用菌龙头企业的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从2005年起就开始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历经八年,研究出银耳胶囊保健产品,进一步提高了通江银耳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目前,公司研制成功的白耳金牌首乌银耳胶囊,具有降血脂和通便的功能,成为通江县首个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属全市首家健字号食品,产品即将上市,它将带动通江银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