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位置得先预留好,找有泉水的位置更好。这水用于降温,不必用自来水,可节约成本。”2月7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尤溪县食用菌站站长杨彬,到省级农民创业园食用菌核心区,指导菇农发展生产、企业项目申报等。
“家庭菇场”是马诗龙公司引入的与农户合作经营新模式。公司利用现代菌包生产流水线完成技术要求最高、工序最繁杂、劳动强度最大的菌包生产等环节。而合作区的农户按照标准化、工厂化模式建好“家庭菇场”后,只要承担食用菌日常管理和采收。“‘家庭菇场’模式将引入物业管理的理念,让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跟居家一样干净、安全。”杨彬介绍,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目前尤溪县省级农民创业园食用菌核心区内已有马诗龙、安农生态农业等公司,引入“家庭菇场”新模式,今年预计可带动上百户农户以“家庭菇场”模式,发展食用菌800多万袋。“瞧!这菌包加工得结实均匀,品质很不错!”今年44岁的陈盛益,已经有20多年的食用菌栽培经验,他认为工厂化生产的菌包,与常规栽培相比,不仅提高了质量,还大大提高了成品率。“没错!这菌包做得好,菌丝走得也好,要注意管理。”杨彬指着灵芝菌包说,“再过10天左右,可以用针刺一下菌包,以增加袋内氧气,促进新陈代谢。”
陈盛益还请杨彬去看他们正在加紧建设的10多亩出菇房。因为这个月就要让这批11万袋香菇、1800多袋灵芝菌包入住“新”家,到4月份将生产第二批的10多万袋菌包,他得赶紧安装好设备。“水帘、出菇钢架用哪一种比较好?”“灵芝菌包要不要改换摆法?”“盆景式灵芝栽培要怎么做?”……对此,杨彬一一予以解答,并答应到时帮忙请人教他盆景式灵芝栽培方法。
陈盛益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