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9个郊区县13位“蘑菇大户”组成的北京市食用菌骨干农民研修团赴台湾考察菇类产业,近日学成归来。
“那个菇柄像杏鲍菇,菇伞像平菇,有淡淡的香菇味儿,叫杏香菇的品种不错,我想引点儿试试。”“我看台湾用废菌棒做有机肥挺好,现在北京种蘑菇面积挺大,废菌棒挺多,处理好了,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增加收入。”来自延庆的种菇户李彬和房山的老何在从台湾回京的飞机上一边看着相机拍摄的图像资料,一边津津有味地聊着去台湾研修的收获。他们先后走访台中、南投、彰化、云林、台南等地的多家菇类生产企业、休闲农场及农会,并参观台湾菇类文化馆。
据了解,同大陆地区相比,台湾食用菇类产业整体水平领先。就目前的生产环节而言,北京食用菌产业整体水平已超过了台湾,但在菇类生化产品深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上都需要借鉴台湾的经验。骨干农民培养计划的实施,提高了骨干农民综合素质,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2014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将继续实施骨干农民的培养,在新的五年中将再培养合格的骨干农民2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