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产量还不错,最少的时候一天也有300斤,平均每天卖几千块钱不成问题,相当于以前种青菜时一个月的收入。”修文县起点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金碧亮说,“自从种了香菇后,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可就在今年以前,金碧亮和合伙人每年的收入,只能勉强还上建大棚的贷款利息。
2011年初,上坝村的12户村民用前几年种烤烟的积蓄,加上银行贷款,筹资110万元,建了57个蔬菜大棚,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当时看到别的地方建大棚都赚到了钱,我们也想试一试。”金碧亮说,大棚建成第一年,他们不仅没赚到什么钱,而且连贷款的利息都没付清。
大棚建成以来,金碧亮等人种过白菜、萝卜、棒豆、洋芋等品种,但都不成气候,大部分棚被闲置。“传统农作物的经济价值不高,加上我们对大棚种植的技术掌握不到位,所以很难赚到钱。”金碧亮说,品种单一无特色、管理和技术落后、普通蔬菜种植优势不明显、群众思想意识较滞后等,都是三年不见成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