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3月13日讯日前,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生产的200多吨金针菇,被加工成罐头后销往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这也是潘集区金针菇首次远销国际大市场。
高皇镇食用菌生产由能人带动,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该镇已拥有食用菌种植户1000多户,年生产规模达1500万袋、8000多吨,种菇户年人均收入3600元。2002年,这个镇创办了潘集区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研究所,依托协会组织的优势,帮助种植户找市场、签订单,不断提高种植品种的质量标准和经营水平,通过有组织的营销方式,把产品销往上海、合肥、南京、武汉、南昌等十几个大中城市。2003年,该镇成功申报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金针菇产品被注册成“大为”品牌,获得了国家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认证。镇金针菇生产基地还被省农委评为全省蔬菜生产“十大特色基地”之一。
高皇镇曾是“土炮之乡”。去年年底前,在淮南市统一查禁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专项整治活动中,该镇引导农民告别“土炮之乡”的旧称号,走一条文明致富的新路。此次高皇金针菇“走出”国门,极大提高了全镇农民安全致富、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信心。该镇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金针菇多产“金”,新近又成立了淮南鑫农食用菌工贸有限公司,走“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路子,做大做强全镇的金针菇产业。(刘君、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