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称他“114”;菌农们说他是“活雷锋”。他放着老板不干,跑去当了一名月工资1000来块,风里来,雨里去的“编外”农技员。他呕心沥血,向农民传授黑木耳种植技术,喊破了嗓子,累瘦了身躯,圆了无数农民的致富梦想。他就是全省“劳动模范”、东宁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技术员徐连堂。
不计个人名利,甘于无私奉献
徐连堂今年48岁。2006年因人事变动,东宁县食用菌产业急需一名懂理论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当时很多菌农和县、镇领导推荐了他。
当时,徐连堂住在道河镇和平村,有年生产十几万袋木耳的厂房和场地,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母亲需要照顾。可当单位领导找到他时,他说服了亲人,欣然接受了这份工资、待遇都不高,压力却很大的差事,撇家舍业的来到了县食用菌产业办,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为了给菌农做好服务,徐连堂每天都要接听几十个菌农的咨询电话。面对菌农的疑问他总是热心讲解,对一些需要做分析的问题,等结果出来后他会及时告诉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