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东南沿海,美丽的台湾海岛曾是菇类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整体水平领先的地区,如今开始主打菇类休闲产业的观光区,当地的不少菇类生产农场定位于休闲观光产业,菇类休闲农场可传授和提供菇类栽培教学、鲜菇采收、菇类即食食品、保健礼盒销售等。在农场还特设了休闲会所,设有餐厅供应各种菇类做的菜肴,深受都市白领和中小学生的欢迎,这种经营方式一方面传播了菇类文化,也别有创意地实现了商业价值。
走访蘑菇部落休闲农场,我们发现台湾很重视品质管理,食品生产需要经过专门的SGS检验认证,食用菌从生产、采收、包装到目的地,都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管制。采用全套现代化袋栽和瓶栽系统,整个栽培场干净整洁,环境可控,机械化程度高。甚至对采收时间、菌伞大小、水分多少、成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采收后还要注意冷藏、保存和运输,以确保到超市、餐桌都能保持一定的品质。
近日,北京市的由京郊9个区县的13名食用菌种植大户组成研修团,先后走访了台湾多地的多家菇类生产企业、休闲农场及农会,并参观了台湾菇类文化馆。昌平区延寿镇黑山寨主要种植栗蘑,2012年当地的骨干农民研修团成员赴台参加学习回来后,结合台湾的新知识技术鼓励当地农民种植新品种,统一采购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三个统一”令不少望而却步的农民放开芥蒂大胆去做,现在当地形成了规模、形成了产业化发展。
随着大陆地区的食用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陆的食用菌生产技术进步很快,其实在生产环节上,北京食用菌产业整体水平现已超过了台湾,但大陆地区在菇类的深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上需要借鉴台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