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乡亲、亲情、灵芝情,情情合一,共走致富路


    【发布日期】:2014-03-04  【来源】:易菇网  【作者】:靳瑞琳
    【核心提示】:在2013年9月迎来了第一次收获,龚艳华夫妇的基地最终收获了2吨灵芝,夫妻俩将灵芝分别销往了浙江和成都的中药材市场。第一季,夫妇俩就从灵芝地里获利20万。
      在外务工打拼多年的恩阳区渔溪镇邵传洪、龚艳华夫妇2000年双双升任企业高管,月薪加起来有2万多元。但是,2012年,两人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创业—种灵芝,不是为了挣高薪,只是为了能够和年迈的父母在一起。
      农民种灵芝致富新闻上经常报道,但背后的风险却很少提及。灵芝市场虽然供应不求,但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赔本。
      2012年9月,邵传洪到浙江学习灵芝种植技术。11月底,夫妇俩回到家。经初步测算,第一次投入需要近50万元,资金不够,两人向妇联申请了5万元小额创业贷款,然后以400元一亩的价格在恩阳区渔溪镇金星村租地10亩,建起了种植大棚。他们为自己的灵芝园取名叫“星宝食用菌”。2013年1月,龚艳华的灵芝正式下种。“种植灵芝菌需要技术,种植前要给木头消毒、杀菌,平时管理和对棚内温度的调控,都很严格。比如棚内温度在25至28摄氏度之间最适合灵芝菌,温度太高、太低都不行。每天还需要浇水,湿度也需要把握好。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但掌握技术后,收获可就大了。”龚艳华说。
      天有不测风云,4月本是灵芝出土的季节,但“星宝食用菌”基地却没有冒出一朵灵芝。两人顿时慌了手脚,“我们所有的家当都投进去了啊!如果长不出灵芝,就彻底完蛋了!”上网查资料、找专家取经,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找到源头。原来是基地里的灵芝感染了绿霉。通过专家指导,给灵芝治好病后,灵芝终于渐渐地长了出来。后来,灵芝在生长过程中又生了虫,但是,二人并没有放弃,抱着“不管风险有多大,只要学好技术,就会有报。”的信念在2013年9月迎来了第一次收获,龚艳华夫妇的基地最终收获了2吨灵芝,夫妻俩将灵芝分别销往了浙江和成都的中药材市场。第一季,夫妇俩就从灵芝地里获利20万。
      当然,他们的灵芝创业路并不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在基地生产发展的过程中,10亩地他们自知干不完,就请了很多乡里的农民过来做工,一天50-100不等,一年的纯收入能够拿到7000多元。
      龚艳华说,基地种植仿野生灵芝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唯一缺的就是规模效应。她准备今年下半年将种植规模再增加10亩,同时,他们也很乐意将种植技术与乡亲们一起分享,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乡亲通过种植灵芝走上致富道路。“如果可以,我想将附近的村民带动起来,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在他们长远规划里,不仅要种灵芝,还要做灵芝加工,发展其他食用菌栽培及生产加工,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谁说想挣大钱发家就必须离开家乡?龚艳华夫妇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单独的人成不了大事,只有汇集了各方力量,资源共享,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
     
     
    关键词: 灵芝 致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