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平泉县台头山乡,当地的乡干部被百姓亲切的称为“星期天农民”,乡干部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当“农民”,亲身实践搞产业园区,他们一直眼观农业发展动态,让农民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全乡共同致富奔小康。今年来乡干部看好食用菌的苗头,全乡已新建食用菌园区13个791亩,食用菌总量达1650万盘(袋),小蘑菇已成功撬动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杠杆”,越来越多的台头山乡人足不出户在自己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刚开始种植食用菌,部分农民都有“想干怕风险、敢干不会干”的顾虑,台头山土生土长的周敏带头建起食用菌种植大棚,为了学习食用菌种植的新技术,她经常参加农广校食用菌培训班,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如今她熟练地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科学发展蘑菇种植,年收入在7万多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创业致富女能手。清晨的太阳还没露脸,周敏夫妇已将摘好的平菇放在自家的松花江车上,正准备出发前往凌源早市上去销售,她告诉我们,蘑菇不仅带来了经济的收入,他们夫妇还是因蘑菇种下的姻缘,丈夫小高原来在周敏的蘑菇厂打工,在蘑菇大棚里两人为了共同的致富梦想走在一起,他们随后投入10万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蘑菇品种,并逐步掌握了平菇、香菇等多个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周敏说,种植不能盲目要注意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掌握食用菌市场信息,哪个品种市场需求变大,价格上升,就种植哪个品种,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周敏已建成10多个蘑菇大棚,年产蘑菇3万多公斤,纯获利7万元以上。农民们“眼红”、心跳、手痒,纷纷效仿种起蘑菇来,又有30多户农民搞起了蘑菇种植,并实现香菇、平菇周年生产,使生产完香菇的废弃菌棒再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投入成本。由于形成了规模种植,蘑菇质量好、产量高、供货稳定,前来批发蘑菇的客商络绎不绝,有的漂洋过海,有的走向了辽宁、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百姓餐桌。如今该乡涌现了大批食用菌科技致富户,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
食用菌产业技术含量高、市场行情好,乡干部带领农户搞大棚,承包了集架子菇、地栽菇、玉米套种于一体的百亩香菇科技示范园区,真是没想到种蘑菇竟然有“四两拨千斤”的巨大杠杆效应,经济效益凸显出来了,即使在农闲时期台头山乡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农忙”场景,食用菌种植也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