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丹寨县立足资源优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为目标,强化服务,实施“产业强县富民”战略,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扶持大户带动小户,小小食用菌里种出了“大名堂”。
在扬武镇新联居委会老八寨的食用菌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齐的摆放着,肥嫩的黑木耳格外喜人,眼下,又到了黑木耳采摘时节,基地里处处是一派繁忙采收景象。
项云是食药用菌基地合作社聘请的技术员,当初,项云就是看中黑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适应能力强而选择种植,现在,基地无论是菌种培育、后期管理、还是木耳采摘,全都要经过项云的手。项云介绍,“这个黑木耳的生长期一般是六到七个月,它生产的一般是三批到四批,主要是黑木耳的温度要十八度以上它才会生长,所以一般在九、十、十一月份和第二年的二、三、四月份是产收的季节”。
为了号召群众加入到合作社抱团发展,合作社免费将菌棒免费发放给社员和群众,再通过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让种植户从中收益。据项云介绍,现在有三十四户农户参与种植,种植面积有七十多亩,农户种出来的由合作社统一回收,价格是三十块钱一斤的保底价,市场价如果高的话,就按照市场价收购。
种植不愁技术、产品不愁销路,不用分散购买农资,利润也相对稳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让众多群众从中收益。
据了解,目前丹寨县共种植食药用菌1800余亩,现有菌棚250栋,菌棒200多万棒,食用菌产业直接带动群众250多户,解决了劳动就业1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