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霞浦老区农民上海种菇致富


    【发布日期】:2006-02-17  【来源】:食用菌网
    【核心提示】:23个标准建设的菇房,23户举家“移居”都市种菇的人家。在上海市奉贤区泰日镇,日前,我们来到了一个由霞浦县柏洋农民建起的蘑菇

    23个标准建设的菇房,23户举家“移居”都市种菇的人家。在上海市奉贤区泰日镇,日前,我们来到了一个由霞浦县柏洋农民建起的蘑菇生产专业村。菇农林章法介绍说,在上海奉贤区集贤镇、浦东新区合庆镇和南汇区下沙镇,还有三个柏洋菇农“聚居”的蘑菇生产专业村。他们移居上海已有8个年头了,近年仅泰日镇这个村,年种蘑菇约有60万平方尺,年出菇540吨左右,为上海市场提供了鲜菇,菇农本身也增加了收入。

    能人带头先行探路

    柏洋村,一块洒满先烈热血的土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菇,在闽浙交界形成一个小有名气、颇为红火的菇市,每年菇交易额高达2000吨。然而好景不长,九十年代末,因各种原因,柏洋菇生产逐渐滑入谷底。

    菇市垮了,支柱产业倒了。就在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度日的时候,村中一些能人也在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子。1997年,致富能手林书铃带上几个伙伴来到上海泰日镇,开始租地种菇。这一年,由于没有摸清上海气候等方面特点,他们种下的几万平方尺菇却没赚到钱。但是,这群柏洋人没有气馁,他们及时找出失败原因,摸清了在上海产销蘑菇的套路。第二年,继续租地20亩,种菇15万平方尺,年终纯收入达到16万多元。

    消息传到村里,许多村民跃跃欲试。春节过后,在这群先行者的带领下,村里120多户村民先后举家来到上海,在三区四镇承包土地将近500亩,集体踏上“移居”上海种菇致富之路。

    菇农集体应对风险

    柏洋菇农集体“移居”上海种菇的前两年,出产的蘑菇,几乎占有上海菇市一半的份额。由于菇价相对稳定,均价约在2.5元左右,户均年收入约在2.5至3万元之间。生活中,邻里乡亲互帮互助,关系和谐。春节期间一起回乡,小小山村到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外出菇农还集资10多万元完成了柏洋200米村街的硬化。

    不料2003年福宁高速公路通车后,福鼎市鲜菇8小时就可到达上海菇市,受此冲击,蘑菇单价落到每公斤3元左右。

    面对菇市的变化,柏洋菇农没有慌乱,一起想出路。2003年开始,柏洋菇农增加种草菇这个新项目。种草菇,每平方尺可增加收入0.9元,每楼20担的草菇下脚料,又可用于种蘑菇,降低蘑菇生产单位面积的成本。23户菇农还想出变废为宝的办法,利用种菇废料做肥料,在空地上种起蔬菜,节省生活的开支。柏洋菇农集体应对市场变数,让他们又在上海菇市站稳了脚跟。2005年,泰日镇23户菇农租地80亩,种菇60万平方尺,户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

    党员发挥示范作用

    泰日镇蘑菇村3名党员能人,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经常深入菇楼,了解菇农生产生活的情况,交流对发展生产的想法,开展种前种后技术指导,确保菇农过好蘑菇生产的技术关。

    宁德市优秀共产党员林光生,原来也在泰日镇明星村承包土地10多亩种蘑菇,前年,他率先进行生产转向,筹资10多万元办起一个净菇保鲜加工厂,雇员加工包装净菇,打入上海的超市。据他介绍,每公斤蘑菇经过加工后,可增收入1.4元。去年,他就从乡亲手里收购、加工蘑菇100吨,既解决菇农销售蘑菇的问题,自己也获得6万多元的收入。他还带头试种秀珍菇10万袋,去年获得成功,纯收入达10万多元。今年春节前,菇农谢冰绯锛生产成本,目前,他也在上海种起秀珍菇,而且一种就是10万袋。  □霞浦记者站欧招生  

    稿件来源:闽东日报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