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化雨镇吴海村的吴开廷今年只有31岁,但种植食用菌已有6个年头,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实现了一年6亩菌棚纯收益30余万元。3月8日,记者见到吴开廷时,他刚从食用菌大棚里出来。“现在咱农民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只要好好干,一年赚上几十万不成问题。”吴开廷乐呵呵地说。
2009年,吴开廷经过考察之后,瞄准了食用菌生产。当时一贫如洗的吴开廷借来了10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并四处虚心请教有种植经验的农民学习种植技术。第一年吴开廷种植了两亩棚,每亩收入1万余元。
2010年尝到甜头的吴开廷扩大规模,种植了四亩大棚,当年收入18万元。同年与村里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周海修等人牵头办起了“绿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100多名。
“现在想种食用菌的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经验的想种植,往往不是缺技术、就是缺机器,有的就算收获了,往哪里销售也是一大难题。”吴开廷说,发动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一系列难题。
如今,随着不断地学习积累,吴开廷已成了食用菌种植的行家里手。“种植食用菌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水分与肥料的比例,一般是一斤肥料对一斤六两水。大棚内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15度左右。”吴开廷说。
绿色种植健康又省钱。吴开廷介绍,现在食用菌用的肥料都是自家配的。主料有棉渣、玉米芯、棉壳。辅料主要有麸皮、玉米面、磷肥、石膏以及硫酸镁等。
吴开廷说现在管理一个大棚可不容易,采取保姆式的管理模式。每年的10月份,凌晨三点就起来把大棚内的薄膜掀开,三个小时之后再把薄膜盖上。“一年可收获四茬食用菌,每年4月初清一次棚,清棚需要在地里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吴开廷说,由于今年天气暖,三月中旬就开始清棚。
去年吴开廷又扩大规模,种植了6亩大棚,一共卖了52万,除去雇佣人工费、塑料薄膜、菌棒、菌种等各项投入20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现在合作社都有固定的客商,一般销往天津地区,每年他们都会过来收购。”吴开廷说,从目前长势来看,今年的食用菌能卖出更好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