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冀州市食用菌交易市场,运销大户杨家祥正验收菇农送来的姬菇。这些水灵灵的蘑菇次日晚即可“专车”进京,第三天凌晨就能在北京新发地菜市场上市。
该交易市场每年都有大批鲜蘑源源不断地走上北京、天津、郑州等十多个大中城市百姓的餐桌。杨家祥的购销点停着六七辆来自保定、石家庄以及湖南等地的汽车、农用车,商贩们忙着看成色、议价格:谷曹村的菇农谷庆池说:“有政府帮忙,俺种的蘑菇从没‘砸’在手里过,着实挣了不少钱。”
有“中国食用菌之乡”之称的冀州市,近几年来食用菌产业蒸蒸日上。全市食用菌
大棚2.5万个,年总产近5万吨。仅这一项,每年可为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占农民年均收入的五分之一。
为实现货畅其流,冀州投资40万元组建了农业信息中心,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47个部委对接,并与全市11个乡镇、涉农部门,16家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实行了微机联网,每天发布国内外农产品信息。同时,他们还派员到日本、韩国、欧洲一些国家和国内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市场行情,推销产品。
他们还不失时机地引导支持农民走加工增值的路子,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全市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加工企业12余家,年加工转化能力达3万吨,加工后的产品增值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