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你们大学生,不要忘记我们农民。”
这是浙江的戚钦标196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随县工作时生产队长对他说得一句话,至今仍铭记心头,支持着他坚守“香菇医生(一生)”。
学生物的戚钦标曾在食品厂、果品公司工作,“总想找到一条富民之路”。1975年起,他先后培育出随州第一批人工栽培黑木耳、第一批木屑料香菇。10年后,成功引进袋料香菇,木材使用量减少一半以上,这一技术至今还在随州大面积推广。去年,随县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出口位居全国第一。
慢慢地,香菇种植规模扩大,任务也越来越重。病虫害爆发时,他创办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香菇重金属超标时,他找专家解决;多糖香菇是好东西,他试验8个品种,选优推广。现在,他又开始研究富硒香菇。
向菇农免费发放他参与编写的《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菌袋杂菌及防治》等资料,数量达到30万册,其目的就是想让菇农们好种菇,种好菇。
“路再远,也得去”
翻3座大山,步行7个钟头,只为解决菇农难题。“一批香菇,就是菇农一年的心血,牵连着上学、养老、盖房、结婚。”自开通农技110服务热线后,戚钦标的“出诊”半径越拉越长,贵州、四川、山东等地菇农纷纷请他去解决难题。
“菇农的事儿,丢不下。”
这是戚钦标坚持离开浙江的儿子家返回随州做“香菇医生”时说的话。
是的,菇农的事,丢不下。
戚钦标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服务菇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