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3/24/12-07-11-25-20966.jpg)
漳州蘑菇
众所周知,漳州是“中国菇都”,全市蘑菇原料种植面积1700万平方米,种植农户31万户,产值10亿元。蘑菇产量每年达到30多万吨,出口占一半左右,总量占全国70%,一直以来在发展进程中波澜起伏,有起有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蘑菇罐头出口下滑,种植面积日渐萎缩,加上原料成本年年提升,几个因素叠加,导致这一龙头产业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不得不引人深思。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3/24/12-08-04-93-20966.jpg)
蘑菇生产车间
蘑菇罐头出口逐年减少
蘑菇(也称双孢菇)营养丰富,不仅是一种高档的菌类蔬菜,而且具有多种抗病治病的药用保健作用,深受世人喜爱,其消费量逐年增加,但在漳州,近年却出现了一些困局。
记者从漳州检验检疫局获悉,2013年漳州出口罐头共接受报检16427批、36.8万吨、货值5.1亿美元,主要出口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德国、荷兰、美国等。这其中,蘑菇罐头出口16.6万吨,货值2.46亿美元,依然占据头把交椅。但是,蘑菇罐头出口却呈现下滑趋势,数量、货值同比分别下降7.8%和11.5%。
这种下降的现象已经持续好几年。记者从漳州市罐头食品商会了解到,2011年,全市罐头产量是38万吨,其中蘑菇出口19.15万吨,2012年全市罐头产量是36.7万吨,其中蘑菇出口18万吨,2013年全市罐头产量是36.8万吨,其中蘑菇出口16.6万吨,蘑菇总量呈现逐年递减。“之所以总体数据没多大变化,主要还是靠每年两三万吨的水产罐头支撑。由于吃不饱,一些罐头企业转而加工起水产品来。”漳州市罐头食品商会会长林解本解释说,“如果每年蘑菇罐头出口降到10万吨以下,整个行业就垮了”。
林解本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蘑菇罐头国外订单大幅减少;加上近年蘑菇原料减产,价格上涨,罐头加工深受影响,产量减少相当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由于漳州地价和电价较高,和外省没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为了扩大产能和有效利用优势资源,紫山、立兴、绿宝、同发、裕兴等多家漳州罐头企业这几年先后在江苏、山东、山西、四川、重庆、广西等地投资创建罐头厂或工厂化种植基地,标新、嘉亿、和成、祥达等制罐企业也走出漳州到省外兴建空罐厂。本土罐头企业外流现象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