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市场导报讯 因为受到日本、美国、欧盟等实施贸易壁垒的影响,武义县菇农纷纷改变经营策略,到外地建立绿色香菇生产基地,开拓内销市场。
据武义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开始,原来在武义县新宅镇等地种香菇的1000多菇农走出家门,到北京、上海、杭州、常州和苏州等20多个城市种植香菇,仅去年就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利润。
香菇是该市向日本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仅前年出口日本的香菇就达4780吨。但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日本正式实施《种苗法修正案》,对未经缴纳专利费,擅自利用日本植物种源生产或改良农产品的个人,处以300万日元以下罚金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法人企业侵权最高则可处以1亿日元罚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欧盟等也对我国出口香菇实施反倾销和关税配额。欧盟每年给中国的配额仅2万吨左右,分配到该市的配额微乎其微。去年,该市香菇出口总值仅800多万美元,总出口量还不到4000吨,同比分别下降了16%和20%左右。
李国江原来在武义县新宅镇李村老家种香菇,现在他已在上海嘉定区建立了香菇产销基地。来自武义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去年当地香菇种植面积减少15%左右,而且还在继续滑坡。同时,随着武义县加大阔叶林的保护力度,本地菌棒原料和燃料等价格上涨,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菇农生产积极性。
对李国江这样的菇农来说,与从事香菇外贸相比,在上海嘉定种香菇可以减少国外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而且因为可以就近销售等,经营成本也降低了30%左右。受李国江等人的影响,仅新宅镇李村就有60多个菇农在上海、苏州等地建立了香菇种植基地,开拓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