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平阴县孔村镇北毛峪村的一道山沟里,沟壁上星罗棋布地排列着很多类似窑洞的土洞,成为当地一道独有的风景。住在里面的不是村民,而是一群群“白姑娘”——鸡腿菇。当地年产反季节鸡腿菇3万吨,年销售额达1.8亿元。
近日,在平阴县孔村镇北毛峪村的一道土洞里,笔者见到了正在给鸡腿菇去根的姬广丽。沿着她家1.8米高、2.6米宽的土窑洞向内行走,地上满满当当种满了白花花的鸡腿菇。“在洞里每迈一步,就有200多块钱的收益。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土窑洞,一年可种3次,一个洞可产近万斤鸡腿菇,收入2万多元,3条洞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姬广丽欣喜地说。
平阴县地处济南西南山区,山多地少,90%的土地缺乏水源浇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原先,我们这里可是有名的贫困村,种地产量少、效益低,大家都出去打工不愿意种地,不少农田撂了荒。”姬广丽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群众发现可以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挖土洞养鸡腿菇,不仅不占用耕地,而且恒温节水。“地下空气湿润、四季恒温,和地面相比一年可多种好几茬,而且种出来的菇品质好。上面的地照样可以种庄稼,栽果树。各地经销商看好我们这里的鸡腿菇,提早就下好了订单。”她说。
很快,这种不但没有占地、还开发了地下空间的做法,就在平阴县推广开来。同时为了生产更高效和安全,当地政府还连续出台了好几项引导措施,统一开挖土窑洞标准,统一编号造册,对每个新开挖的土洞给予2000元补贴,统一为土洞进行免费安全加固。
“目前,孔村镇的土洞有3000多个,2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土洞实现收入300元。”同行的镇工作人员介绍,该镇目前正在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地上种植各种观赏性中药材或玫瑰花等,地下加固和美化生产土洞,用旅游路串起来,打造景观怡人的‘菌谷’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