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年的搜集,记者在蜀冈西峰、大明寺、瘦西湖风景区、扬州大学校内、火车站南湿地、茱萸湾风景区、沙头镇江边、槐泗镇林场、西郊森林公园等地,发现了18种蘑菇,并一一为它们拍下“写真照”。
眼下,正是蘑菇生长季,为让读者认识它们,记者请教了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韩省华,为这些蘑菇一一鉴别“身份”。鉴定结果显示,18种蘑菇中,有4种蘑菇有毒,其中白毒伞和白橙黄盖鹅膏菌是能致命的剧毒蘑菇。
2011年7月,有媒体报道说,广西灵山、宾阳等地连续发生群众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造成数10人中毒并有3人死亡。此后,记者开始留意扬州的蘑菇,平时外出采访,只要看到有蘑菇,就会拍下照片。
记者留意到,扬州蘑菇其实并不少。4月中旬,记者在茱萸湾风景区采访时,就在千萸林看到一簇一簇疯长的蘑菇。而在槐泗镇的一个林场,记者更是看到成片的蘑菇。
记者还发现,很多人对蘑菇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回答蘑菇能不能吃时往往以“应该能吃吧”“以前好像有人吃过”等语作答。
经过几年的搜集,记者拍下了300多张蘑菇照片,经整理发现,共有18种蘑菇。昨日,记者把这18种蘑菇照片传给韩省华,请他帮助鉴别。
鉴定显示,18种蘑菇分别是锥盖菇、红鳞花边伞、白毒伞(致命鹅膏菌)、黄盖鹅膏菌、毛头鬼伞、马脖、侧耳科平菇、雀斑蘑菇、黄白小脆柄菇、橙黄小皮伞、喜湿小脆柄菇、小菇、白粘伞、白香蘑、射文鬼伞、厘晶鬼伞、毛木耳、桂花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