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没发生这些事,如果我上了大学,也许我能有一份收入不高但稳定的工作,但不会像现在这样,让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些。”周宏霞对记者说。
横遭变故,瘦弱肩膀挑重担
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白武家村的周宏霞,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母亲又患有腰椎病,但一家四口的生活倒也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在周宏霞15岁那年,她的父亲意外发生车祸致残,家里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又拿不出足够的钱供她和弟弟上学。面对家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家里的重担自然地落在了小小年纪的周宏霞肩上。
本该和其她女孩子一样迈入大学门槛的周宏霞,在高中毕业后,来到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给种菇老板郭新志打工。每天早上,她很早就起来采摘平菇、杏鲍菇,然后逐一装箱。干完这些活后,虽然已累得够呛,但周宏霞还是不肯去休息,拖着疲惫的身体站在老板一旁,仔细观察老板平日里是如何照料那些蘑菇,并细心地向他学习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吃苦好学的周宏霞得到了郭老板的赏识,经过老板热心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周宏霞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掌握了种植平菇、杏鲍菇的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2005年9月,她受海北州农科所聘请,到海北州农科所做起了双孢菇、银耳等菌类的种植技术推广辅导员。
艰苦创业,弱女子变身小老板
2008年,回到民和县的周宏霞,开始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
创业初始,在县政府免费提供的一个温棚和拱棚里,周宏霞自己买来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石灰等制作平菇菌棒的原料,装进菌袋,制作成菌棒,然后用刀在菌棒上划出平菇生长的缝隙,放在阴凉的温棚和拱棚中。等到平菇成熟后,她每天都要在凌晨4点钟起床,将平菇采摘、装箱……5点多钟,她骑着三轮摩托车赶到民和县城、海石湾等地的农产品市场,用几根油条匆匆填饱肚子后便开始出售拉来的蘑菇。吃过午饭后,半刻不停歇的又来到菇棚中,给菌棒喷水、除虫。周而复始的繁重工作让她疲惫不堪,但她总是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坚持,再咬咬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