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在自己承包的大棚内管理香菇。
本报消息 (记者 蒋中意) 刘文进夫妇原在吉林省通化县大阳岔林场当伐木工人。昨日上午,他们和400多名下岗工人一起,来到各自承包管理的香菇种植棚内采摘香菇。
“我和妻子原来都是林场的伐木工。去年7月磐安宏达土特产公司在林场内建立基地后,我和妻子就向林场报名学习了香菇种植技术。仅去年下半年,香菇种植就给我的家庭增加了6000元收入。我两个孩子的学费就不要愁了。”昨日中午,刘文进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这几天正是东北香菇的采摘季节,在吉林省苏密沟、大勃吉和大阳岔三个国有林场内都可看到林场下岗工人进棚采摘香菇的身影。
昨日,磐安宏达土特产公司总经理张宏福说,他和磐安安康土特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中考察吉林省的一些林场后,发现这些林场适宜香菇种植,因为这里拥有适宜的气候、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木材废料,于是,他们就先后与苏密沟、大勃吉和大阳岔三个林场签订了香菇基地建设协议:磐安方负责香菇的技术和收购,而林场方则提供场地和人力。协议签订后,林场方就将刚建的香菇棚免费承包给下岗工人管理,磐安两家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指导下岗工人种植香菇。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已在三个林场建立了三个香菇种植基地,种下了200多万袋香菇,解决了405名林场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据当地有关部门初步统计,仅去年一年基地已使405名下岗工人增加了200多万元的收入,预计今年将使他们增加400万元的收入。
磐安是我国香菇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1989年磐安供销社员工还在国内首创袋料香菇栽培技术。目前,日本 40%的进口香菇来自磐安,磐安也拥有成熟的香菇栽培技术。随着国际贸易数量的增加,磐安香菇出口企业以输出磐安香菇栽培技术方式,开始向外地寻找香菇种植基地。到目前为止,磐安宏达土特产公司和磐安安康土特产有限公司已先后在基地内收购了300多万吨香菇。从吉林运到磐安后,这些香菇被出口到日本或欧美等地。三个香菇种植基地也已通过了国家标准的审定。经抽样检测,405名下岗工人所种的香菇比磐安本地种植的香菇厚实,湿度比磐安本地种植的香菇少 30%,而且贮藏时间也长半个月。据了解,两家公司还将依据欧盟(GAP)国际通行的农业操作规范对这三个基地进行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