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庄村是界首市土地流转整村推进的先进典型,全村5000多亩地有3980亩成功流转,但受“一麦一豆”模式的影响,种植结构仍较为单一。不过,如今 朱庄村民已经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以往种小麦的土地亩均年收入不过千元,现在可以产出几万元。说起这,还得归功于鲍振平。
2013年9月,鲍振平从村里一位常年在郑州卖干货的村民那里得知种植鸡腿菇效益高,就带着村“两委”成员到山东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鸡腿菇的种植技 术、投资成本、市场前景等。回到朱庄村后,他就动员鲍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一起发展鸡腿菇种植。为确保稳妥,村里又聘请山东的技术人员前来查看土壤、气候 等生产条件。
每次上马新项目,鲍振平都是自己先尝试,成功了再向群众推广,这次也不例外。2013年,他与堂弟鲍振贵等合作社成员,以股份制形式投资120万元,建起了占地近百亩、30多个大棚,进行鸡腿菇种植。
由于管理到位,去年种下的鸡腿菇长势喜人,眼下已进入采摘期。记者日前在种植基地看到,大棚里三五成群的农妇正忙着采摘鸡腿菇。“不能出去打工,在这里每天也能挣三五十块钱,离家又近,真是太好了。”鲍庄自然村村民朱美英今年已经60多岁了,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她和老伴儿,这几天朱美英常来基地 帮助采摘鸡腿菇,挣些钱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