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_SB051419_4](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5/14/14-29-26-24-20966.jpg)
大黄乡益生园菌业育菇车间。 (记者朱文明 摄)
如此低的温度靠节能恒温设备保持,包括湿度和光照在内,全由车间外一个智能设备调控。这让原本季节性栽培的蘑菇,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业园内13家加工企业,日产量达到100吨,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深加工及废弃料综合利用于一体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大黄乡食用菌产业,是齐河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县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厂房里80天长成 一年收5季
春末夏初,小麦抽穗。过建邦黄河大桥,进入齐河境内,沿晏黄线一路向北,跨过赵牛河上一座小桥后,再行驶七八公里就到大黄乡驻地。
这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沿街多是平房,夹杂其中的两三层小楼很有鹤立鸡群的味道。在年轻女副乡长刘晓真带领下,走进乡政府南邻的食用菌产业园,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平整的园区路两侧,是10余家企业,院内生产厂房高大敞亮。
山东齐河益生园菌业有限公司在产业园最西头,进厂区大门,看到一处小山一样的料堆,主要是木屑、粉碎的玉米秸秆和棉籽壳等,这是制作菌包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