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共有1.2万平方米厂房,配料和装袋车间内,工人把配好的料加上菌种装进一个矿泉水瓶大小的塑料袋,扎口中间塞一个棉球,供菌包“呼吸”。随后,菌包经过消毒处理,送去制菌车间,待小苗初出,再转至育菇车间,那里被分割成一个个单间,每扇门进去狭窄的通道两侧是8—11层的培育架子,菌包一层层码放。
制菌和育菇车间都凉飕飕的,有的漆黑一片,有的有些许暗光。温度和光线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控。在最后一个环节包装车间,温度低至0℃左右,工人把一捆捆金针菇切割后装箱。这家省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有130多名工人,最多时每天产10吨鲜菇,除供应省内,还销往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
益生园菌业总经理曹健介绍,原来土棚栽培,一年收一季,现在工厂化生产,从制菌到育菇只需80天左右,能收5季,每天都能稳定出产品。
大黄乡食用菌产业园内,像益生园菌业这样的生产加工企业共有15家,其中13家投产,旺季每天产鲜菇100吨左右,淡季约80吨。
1998年就已开始用大棚养菇的大黄乡,如今是全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乡镇。“15家企业全部投产后,加上合作社农户,将有实力冲击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园区,争创全国食用菌产业制高点。”乡党委书记邵朱军说。
调味品老板转行加工食用菌罐头
大黄乡食用菌产业园内,除鲜菇生产企业,还有一家鑫味坊食品有限公司,专做深加工,生产食用菌罐头。该企业负责人王恒德带着记者,经过更衣间和除尘室,进入无菌车间参观通道,看到工人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口罩正在流水线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