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后,这里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房前屋后,稻场稻田,一架架,一排排,一片片。走在这里的土地上,处处可见这样的风景。
为了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吉祥寺村按照采取统一租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扶持、统一菌种原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生产管理的“七统一分”模式,新建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进驻基地的菇农150余户,上架袋料100万袋,预计可生产干菇约25万公斤。
二组村民邓卓云在这里租种了4000袋。4月29日,刚忙完采摘的他告诉记者,一上午摘了30公斤鲜菇,预计仅这块年纯收入可达4万多元。
“香菇种植集中的地方,我们都建有基地,引导菇农标准化种植。”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圆说,几乎每个公司都建有大型基地,“生产基地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标志,国外客户看了基地才肯签合同”,种植、分选、加工,每一个环节,卫生、质量、包装,每一项指标,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
正是有了这些基地,随州香菇在国际市场形成了实际控制力。香菇的市场和价格,随州说了算。
政府护航:企业搏击潮头
国内市场一枝独秀,国际市场纷纷抢滩登陆。一头是全市各地分散种植,连着千根针、万条线,一头是大型企业,而且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
要让随州香菇的招牌更响、更亮,政府如何作为?
引导、服务、管理,不缺位、不越位。随州市委市政府给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