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以前,随州食用菌产业也处于原始粗放、低价竞争的无序状态,那时香菇出口企业多达四五十家,互打价格战。”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市贸促会会长袁冬国说。
从那时起,全国食用菌行业开始转型,推行深加工。为整合行业资源,避免恶性竞争,随州也开始了系列动作。
招商引资,合并重组。几年间,在随州市政府的引导下,随州食用菌企业纷纷重组,由原来的众多企业联合成立中兴、联丰、银兆、三岗、龙泉等5家大型企业,此后,又进一步整合,成立三友、裕国、荣盛隆三家公司,再又发展出炎帝科技、神龙生态等龙头企业。
除引导企业提档升级外,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环境难题,是政府扶持的一个重要方面。
香菇产品的国际市场前景非常好,企业的加工能力也达到了一定规模,却遭遇资金难,怎么办?
政府想办法。一方面,政府从财政拿出资金进行支持,另一方面,创新融资模式,如市国税局开展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袁冬国说,不像现在一个企业动不动几个亿的资金,“当时一个企业总资产不到2000万,它的滚动资金至少要5000万,政府不想办法,企业哪来的钱?”
2012年,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影响,随州食用菌出口患上“重感冒”,行业低迷。“之前一公斤60多元收购的香菇,出口价一下子降到47元。”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说,当时卖了亏,不卖资金周转又有问题。
此时,随州市专门出台“出口一美元奖励一分钱”政策,政府还拿出3000万元风险抵押金,帮助企业融资,度过难关。
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让某些部门起了歪心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愈演愈烈,有的企业逼得没办法,拿着一摞摞的罚款单,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况。
“不能让这些害群之马把我们的企业搞垮了”。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成立专项组,由市商务局牵头,市纪委配合,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查处。
“只有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好、做强,我们出去说话才有底气,才有面子”。袁冬国说,从那以后,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了,部门真正成了企业的保姆、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