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托起一片天
——织金红托竹荪立体化栽培拓展示范基地走笔
近日,记者前往全国工商联帮扶点——织金红托竹荪立体化栽培拓展示范种植基地时看到,一排排弧形塑料大棚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边上升腾起一缕缕烟雾,一个个大棚这时就像一个个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馒头,十分诱人。破茧成蝶创基地
来到基地大门前,映入眼帘的是大棚前面一小排简易活动板房。
“这就是我们的办公场所。”负责红托竹荪种植的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钰告诉记者。
“你们搞这么大规模的竹荪种植,这么大个公司就在这里办公?”记者还真的有点不相信。
“我们忙于搞竹荪栽培、技术指导、扩建大棚等,去年征来建办公楼的地一直摆着,还没时间来搞修楼的事呢!”孙钰指着活动板房门口的一块农田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随即,孙钰讲起了他来这里发展竹荪产业的艰辛历程:“刚开始到这里时,我们这些外地人对这儿的气候不适,好几个工人一到这里就病倒了;我们也听不懂当地百姓说的‘本地话’;征地丈量土地时一些同伴脚踩在水田里寸步难行,陷在田里水差不多淹到了膝盖......”。
“年初回老家过春节时,我还和经理开玩笑说是不是以前啥地方得罪他了,把我们带到这里来吃这么多的苦。不过现在每天看到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地已上规模,心里的成就感就上来了。”技术员刘鹏颇有感触。
基地建设以来,织金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相关事宜,各有关部门在征地、手续办理、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使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一个大型的竹荪产业基地很快就成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创新种植促发展
走进大棚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地上竟然是一层厚厚的水泥地板,这里完全就像一个大超市,有序地摆放着一列列“货架”,“货架”一共三层,每一层又分成几格,每格放置着两筐已经栽好的竹荪。一个个竹蛋羞涩地藏于松针之下,顽皮地若隐若现,好像在和大家捉迷藏。
孙钰告诉记者这就是立体化栽种,不仅能避免直接在地里栽种竹荪造成对土地的污染,还可以把种植面积扩大3倍、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能达到基地不动、长期种植、长期收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