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种植食用菌特省心,技术方面的活均由合作社负责,销售由合作社帮我们与客商牵线搭桥,只要菇子一出就根本不愁卖……”提及南陵县家发镇永林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当地众多种植户直言加入合作社的好处:“去年我们承包了几亩食用菌棚,去掉前期投资,按每亩1万元计算,纯收入就有好几万元,这比种地要划算许多!”
走进永林村食用菌合作社成员的种植大棚中,考虑其生长环境的需要,棚内的可见度并不高。记者起初只能看见一堆堆白色的柱状物,似乎没有发现食用菌的“身影”。走近细细一看,才看见一朵朵“盛开”的蘑菇。
“你们以前看到种在木材上的那是香菇等品种,我们现在种植的是平菇等品种,技术要求与生长环境不一样。”合作社负责人范中东介绍说,平菇特别适宜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现在市县及周边区域的平菇,90%货源均来自该合作社的70多户种植户。
“别看我现在好像是一名食用菌种植专家,其实我也是半路出家的‘门外汉’。此前,我一直在村里办的一家水泥加工企业上班,收入跟现在没办法比!”范中东笑着说,上世纪90年代初,“不安分”的他总在寻思着,如何能找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创业路。一次偶然中,他通过收听广播节目,得知种植食用菌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后,当时便带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往扬州一家食用菌培育基地,谁想这一去就从此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
起初,范中东也是抱着边学边试的态度,进行小规模与小棚区种植食用菌。尽管初次产量还可以,由于受到当时观念的影响,当地及周边许多人认为这种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与“野蘑菇”类似可能有毒副作用,不敢购买食用,收益极低。不甘心失败的范中东再次调整思路,投入了16万余元,再次引进香菇、金针菇等新菌种种植。然而,就在蘑菇“开花”即将“结果”时,由于技术不过硬,没有掌握好天气变化,产量大打折扣,不仅没有收回成本,还一下子损失了近10万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