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永乐在查看杏鲍菇生长情况 。 (资料图片)
把梦想根植于
深爱的黄土地
1974年,申永乐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泽州县南村镇陈庄村当起了民办教师。工作之余,他尝试着养鸡、种植中药材,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充实着自己的生活。最初的尝试给他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梦想,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黄土地的神奇和伟大,下决心要在土地上做篇大文章。
1985年,申永乐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中央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省市也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便毅然辞去民办教师的工作,东挪西借,筹措资金,在陈庄村开办了当时晋城首家个体煤矿。1990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个体煤矿归集体所有,在大伙儿的推选下,申永乐继续担任煤矿矿长,并在1999年村委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陈庄村村委主任。
当上了“村官”,申永乐考虑得更长远,村民不能光靠煤炭吃饭。他走南闯北学习取经,东奔西跑咨询专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食用菌产品营养价值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头脑灵活的申永乐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2000年,村办煤矿资源日益枯竭,申永乐带领村民着手进行农业调产,随之建起了5栋日光温室食用菌大棚,到2002年底,又发展起100栋香菇小棚和25栋蔬菜水果大棚。由于缺少浇灌水源,温室大棚在冬天又常遭受冰冻灾害影响,加之农户分散种植,缺乏统一管理,调产干了4年多,收益并不明显。后来,村委将大棚交给农业公司经营,起色也不大,许多农户看不到希望,干脆甩手不干了。
2004年,村委决定将100栋香菇小棚公开拍卖,让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接手。当时,申永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不甘心!
在家人、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申永乐和另外两户村民联手,以32万元的最高报价,买断香菇小棚,随后又承包了10栋蔬菜大棚,当年11月,他注册了“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决心通过发展农业来带动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