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蒋中意)“与去年同期相比,磐安香菇出口还略有增长。”日前,正在乡下考察香菇基地的磐安县农业局李科长告诉记者,与往年高峰期6000多万袋相比,磐安香菇种植面积已减少到4000万袋左右。
磐安香菇种植面积缩小之后,它的出口为何还略有增长?磐安县安康土特产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小李的答案是,磐安香菇出口企业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香菇种植基地。
“我正急着将菇棚内的菌棒搬到大会堂内。”7月12日中午,气温已升至35℃以上,磐安县冷水镇庄头村香菇种植大户卢荣祯拉着一车菌棒,看起来有些着急。“香菇对气温十分敏感,现在我每天都要给菌棒洒水降温,如果气温上升至38℃以上,我就担心菌棒会溃烂。”去年夏天,卢荣祯种植的300多袋菌棒就遇到高温而溃烂。
在庄头村,香菇种植户已从高峰期的20多户缩减至目前的9户。“除了受气候变暖影响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已有4年种菇经验的卢荣祯说,“种植香菇的原材料(包括人工费用)绝大部分已上涨,像木屑从以往的每袋0.5元涨到现在的七八元,涨了10多倍,有的时候按这个价格还不一定买得到”。
据记者了解,类似情况在磐安其他地方也存在。磐安县农业局李科长说:“现在打工挺方便,花点力气一天能挣50元,磐安一些菇农就出外打工了。”
受气候变暖和成本上涨的影响,磐安香菇出口企业开始“南菇北移”。最早实行“南菇北移”的是周明亮。2001年他把磐安香菇的菌种拿到北京等地育种后,再将菌棒运往美国加州摩根山高陆农业菇类种植场出菇。目前,他还雇了10多名墨西哥人为他打理整个菇场。从2004年左右开始,磐安香菇出口企业又在河北省平泉市、吉林省桦甸市、福建省泰宁县和本省庆元县、龙泉市等地建立了30多个食用菌种植基地,菌袋总量已接近磐安的种植面积。
“在北方、福建泰宁和本省庆元等地日夜温差大,即使在夏天也适宜香菇生长。另外,北方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都比磐安低。”远在吉林基地管理香菇种植的杜副经理告诉记者。有了这些外地的基地,磐安香菇出口依然保持稳定。据了解,目前磐安出口香菇中,50%左右来自企业在外地建立的基地。
“当地香菇种植面积缩小后,并没有动摇磐安‘中国香菇之乡’的地位。现在,磐安是香菇袋料培育技术的输出地,还是全国香菇的集散地和香菇出口的重要基地。”磐安一家香菇出口企业的老板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