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发现大量含超标荧光剂的食用菌充斥市场。就此,记者对北京相关市场进行走访得知,京城市场上的食用菌是否含有荧光剂,有待相关部门检查认定。
在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中,食用菌几乎成了必备的蔬菜。一位前来买菜的赵大妈对记者说:“以前来菜市场总买些蘑菇,这几天听说广东那边的蘑菇含有致癌的东西,不知道北京是不是这样,也就不敢买了。”在接受采访的消费者中,很多人都听说过关于广东等地食用菌中含荧光剂的报道,从而很多食用菌的“老主顾”选择避而远之。
记者在市场上采访多个经销商,据称,由于人们的需求较大,食用菌供不应求,因此也就不存在故意注入荧光剂的问题。
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京城食用菌市场,白灵菇、鸡腿菇等乳白色的食用菌外面都包着一层白纸。一位售货员介绍:“因为这些蘑菇比较嫩,磕碰后就容易坏掉,包上一层纸能起到保护和保鲜的作用。”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李泰辉告诉记者,看上去非常白的纸,一般都经过荧光剂漂白,“不要随便拿非食品包装用纸去包装食物,否则会有健康隐患”。
另据记者了解,广东等地发现的故意注入荧光剂的食用菌,大部分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据悉,用荧光增白剂处理,可使食用菌增白,色泽异常鲜亮,同时还可以延长保鲜期。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小厂家生产的食用,菌质量相对较差,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与质量好得多的大公司产品的竞争中取胜,这些小厂家不得不出此下策,在食用菌中直接注入荧光剂。 (宋立新 )
有关人士指出,京城市场上的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大多属于小规模经营,这样就很容易使其生产环节置于监管真空。记者获悉,目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并未对市场上的食用菌是否含有荧光剂作出相应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