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尔滨向北开车四个小时,就到了北安农垦局的管区,这里也叫“北大荒”。北纬49度上的这块辽阔黑土带是中国
“我们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起美国和巴西一点不差。”一路上,北安的农机局长任宏斌告诉记者,北安供应全国1.2亿城镇人的口粮。同时也产生海量农业废弃物——秸秆和牛粪等等,这些废物也有可能成为黄金。9月末,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农业循环经济现场观摩”活动中,本报记者看到,北大荒正在探索全链条的循环农业模式。
当地一间厂房里,记者看到玉米和大豆的秸秆,通过螺旋粉碎机变为粉料,接着在压制机里成形为鸡蛋大小的菱形块。硬块不易散落,据说很耐烧,跟蜂窝煤差不多。
在旁边的一座 粮食烘干厂里,烘干机正在用这种生物质块当做燃料。另外,给附近的职工住宅区集中供暖的锅炉,也在用它替代煤炭。“秸秆做能源可以减少排放;煤可能涨价,秸秆不会涨,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厂里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我们,2吨秸秆相当于一吨煤,而且含硫量只有煤的三分之一。
“我国可收集秸秆7亿多吨,有三分之一仍然被焚烧或废弃。出口不畅,浪费严重。”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王久臣说,北大荒的秸秆如果能利用起来,将是一笔巨大财富。
“过去,大型收割机一般把秸秆粉碎了丢在田里,翻耕时搅入泥土,腐化变成有机质。”任宏斌介绍说。但粉碎入土并非最经济的办法,北大荒人开始用秸秆来种蘑菇和造燃料。
粮食主产区。玉米和大豆田一望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