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下田,大棚闲。临近6月,水稻育秧大棚完成使命便悄然沉寂一直是常态。5月29日,记者在富锦市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育秧大棚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一片欢笑声中,十几个农民娴熟地接住汽车上抛来的菌棒,码垛、拉线、摆棒……小香菇将延长大棚6个月的创富周期。
“让闲置的大棚发挥余热,再出效益,过去我们主要种植西瓜、蔬菜,但收益不高,今年从锦程菌业购进30万菌棒,34栋大棚全部养殖香菇。”理事长杜国东算了笔账,“每棒能出1.6斤菇,锦程菌业给的保底收购价是3.5元,能卖5.6元,除去3元菌棒和1.6元材料费、人工费,每棒至少能挣1元,30万棒就是30万元。”
已投资4900万元的锦程菌业公司2013年入驻富锦市,目前,初步形成集研发、养菌、制棒、养殖、冷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以公司为龙头,合作社带动农户,农户分散种植的梯队战略也正逐步推进。
“两闲”、“两原”的先天优势,吸引了来自辽宁的投资商李锦华将菌业基地建在富锦:每年5月末至10月末,富锦有132个育秧小区、3.9万栋大棚处于闲置状态,而此间也正是农闲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参与香菇生产;以硬杂木居多的林木资源和价格便宜的玉米芯,又为菌棒生产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原料。
更主要的是,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香菇的保健功效越来越被看重,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据李锦华的团队调查,仅黑龙江省年需求量就达2500万斤,南方和国外市场空间更大。南方受气候影响夏季不宜种植,南菇北种已渐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