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将乐县菌草灵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顶着烈日在人工种植的象草地里采收栽培灵芝的备料象草。县食用菌站专家肖胜刚告诉记者,菌农种植栽培食用菌备料用的象草就有近千亩,如今该县食用菌种植已基本实现原料人工化。
将乐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可食用菌传统的原料是木材,而树木生长周期长,大规模发展菌业致使森林遭到破坏。这个县积极探寻发展新路子,和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姻,成功引进利用象草、五节芒、稻草、芒萁骨等栽培菌草技术。在保护森林生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林地种植及木字号企业下脚料的废物利用,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
欧美杨是一个速生树种,造后3-5年每亩就可产材积8-10个立方米,可栽培香菇6000-8000袋,生物学效率达85%%。县里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旱地、滩涂地,人工栽培食用菌备料用的欧美杨等树木。在农林部门的引导下,群众掀起造林热潮,先后建立欧美杨、松树、杉树等工业、农业原料林基地16万余亩、毛竹原料林基地3万亩。县农业部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积极研发并利用工业下脚料杉木屑、松树屑、竹屑等培育杏鲍菇、滑菇、香菇等食用菌。6月中旬,该县在全省首家利用杉木屑下脚料试种成功玉木耳新品种,填补了我省高温季节玉木耳培育种植的空白。
据了解,按全县最保守的食用菌种植亩数6000亩计算,实行食用菌栽培原料人工化后,每年至少可以节约用材2万多立方米,相当于每年少砍伐3000亩自然林山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