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禁抛,一直是令全社会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以往每到夏收秋收季节,各级政府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严防死守,可因为“出路太窄”,堵不胜堵,终究还是“狼烟四起”。如今一个小小的双孢菇,却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记者了解到,在我县益林镇及周边镇区,今夏庄稼秸秆身价倍增,成了抢手货。
在闽中食品厂区内,八个菇房已经投产,雪白的双孢菇钻出菌床,“胖头胖脑”的济济一堂。菌床边,是正在忙着采摘蘑菇的工人。他们大多是周边农民,趁着农忙结束的空档在家门口打起了工。
“看,这些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原料就是秸秆和沼渣沼液。”顺着林文才手指的方向,还可以看到一些秸秆露出菌床边缘。闽中食品公司的菌床有多层,空间利用非常充分。随行的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双孢菇栽培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土地使用率和产出效益,还解决了秸秆乱抛乱烧问题,净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现在农村用秸秆烧灶的少了,秸秆无论是抛还是烧,都要污染环境。双孢菇‘吃’秸秆,是变废为宝、点草成金啊!”正在帮助运送秸秆的益林镇振业村农民经纪人陈为年说。闽中食品公司和秸秆专业合作社合作,在益林、东沟、陈集、古河、板湖等镇设立20个收购点,组织拖拉机手和农民经纪人直接到田头收购秸秆,实行收、运、轧捆、存贮“一条龙”服务。记者从闽中食品公司经营报表上看到,目前秸秆收购价格已达每吨300元,参与收购的农民秸秆合作社有20家,今年计划收购5万吨,还差3.5万吨。
“公司双孢菇目前日产量2吨,都是现采现卖,供不应求。”林文才说,“在建的22个菇房将在7月底竣工,年底前50多个菇房将全部投产,到时日产量可达15吨,年产值预计超5亿元。”谈起下一步计划,林文才介绍,闽中食品公司将发动农民一起种植双孢蘑菇,公司提供技术,提供菌种,提供培养基,给农民保护价收购,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