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兰州市红古区设施食用菌项目助农民增收


    【发布日期】:2014-06-26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杨贵智 吴晓燕 令望海
    【核心提示】:随后,村上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导村民发家致富,成立了建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据合作社负责人鲁建国介绍,合作社成立后,村上依托种植基地,已解决贫困户、残疾户家庭人员就业岗位15个,并且以合作社的方式引导村民入股投资,目前,已投资60万元。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红古区窑街街道采访。走进大砂村的防空洞,洞内纵横交错,仿佛进入迷宫。沿着洞壁,每隔几米就有一盏灯,将防空洞照出淡黄色的光晕。微弱的灯光下,一螺螺菌棒整齐地码成一排,菌棒的两头长着各种鲜美的蘑菇。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砂村联扶工作结出的成果。
      大砂村是窑街的贫困村,也是全区为数不多的几个贫困村,村上多为失地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2亩地。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据该村帮村干部、窑街街道武装部长董永平介绍,在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红古区发改局以群众反映强烈的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利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废弃防空洞,在借鉴外地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找项目,跑项目,多方协调,无偿提供了种植蘑菇的场地,而且还给予1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尤其是发改局负责人刘学红,为了项目落地跑了10多趟,不但考察论证,分析市场行情,还从外地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从而确保了这个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防空洞内基本是恒温,特别适于蘑菇生长。这里种出来的蘑菇具有野生蘑菇的属性,味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技术总指导王玉和介绍说,他种植经营蘑菇已有20年了,这儿的蘑菇从培菌到灭菌,再到发育和出菌,可以说无任何添加剂,这种蘑菇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扩大规模和提高产量,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跟着王总行走了大约2分钟后,记者来到洞的另一头,这儿是育菌室,一排排的菌种放置在洞内,不少菌种都发菌丝了,有的已经长出了白白嫩嫩的蘑菇。“你看,像这种就已经发育好了。”王总指着前面已长出嫩小蘑菇的菌棒说,这样一个菌棒生长期为6个月,可长出6至8茬蘑菇。最后的菌糠是不错的饲料,既可用于肥料,也可作为牛羊猪的饲料。从生产源头到结尾形成了一个无污染的循环生产链条。看到长势良好的蘑菇,记者担忧地问起销售情况。大砂村副村长鲁世强介绍说,目前,他们每天的蘑菇生产量只有800至900斤,这个产量还不够附近地区销量。因此销路根本不用担心。前几天,兰州张苏滩的一个蔬菜批发商还专程来到村上,要求与他们签订供货合同,但由于他们的产量无法满足人家的要求,最后没有谈成。
      今年4月,第一批蘑菇成功产出。随后,村上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导村民发家致富,成立了建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据合作社负责人鲁建国介绍,合作社成立后,村上依托种植基地,已解决贫困户、残疾户家庭人员就业岗位15个,并且以合作社的方式引导村民入股投资,目前,已投资60万元。“现在每斤蘑菇批发价是4元,还供不应求。”大砂村村长赵全胜听说记者来采访,也急忙赶来。“他不但是我们的种植技术总指导,而且还是销售总代理。”赵全胜拍着王总的手说,按照村上的发展思路,下一步村上将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继续加大投资,在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要引进新品种,走品牌之路,发展定单生产,力争在几年的时间内把大砂村打造成全区的“蘑菇村”。赵全胜说,目前,大砂村的杨家坪牛羊猪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将来可依托蘑菇种植产生的菌糠饲料,在养殖和种植的结合上做文章,想法子,通过走循环发展路子,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实现村民的致富梦想。
      走出防空洞,记者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制做菌棒,看着他们卖力认真的背影,记者觉得大砂村村民走出困境的日子不会遥远。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