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云菌品牌为何来去匆匆


    【发布日期】:2014-07-03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赵维
      不可思议的自残式竞争
       与日俱增的知名度、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产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云南没有一项产业能比野生菌更具有发展伴手礼的优势。但让人遗憾的是,相比于其他行业野生菌的发展是远远滞后的,行业乱象丛生,品牌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云南野生菌的加工企业大多以手工作坊为主,产品技术含量极其低,大多以营养价值极低的烘干片为主。产品好坏掺杂,品质低劣,然后以低价卖出。不好的产品不但拉低了云南野生菌的招牌,进而让外地消费者对云南野生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云南茂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晓戈痛心疾首地指出。
      对于这一点,杨文和朱欢都深有感触,他们指出企业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的现象在云南野生菌这个行业早已屡见不鲜。杨文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瓶鸡枞光是成本价都在80元/公斤左右,但市场上的卖价三四十元一瓶的都有。无论消费者、行业还是对企业自身都是极为不利的。这些乱象不但会致使企业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也会造成消费者的盲目消费和担心,最后对云南的野生菌产品失去购买信心,在给消费者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伤害。但好的一方面是,在云南有一些企业由于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企业本身的积极进取,自然而然成为行业标杆。“相比于其他菌类企业,云南松茸企业由于有出口背景,加之相关行业协会管理也比较规范,产品价值较高,相关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也尤为严格。”黄晓戈告诉记者,“所以,作为云南专注松茸20多年的企业,茂昽无论是在产品质量把关还是在产品创新开发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并成为野生食用菌产业的标杆企业。”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