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气、大市场与小产业
云南野生菌,作为云南的一张靓丽名片,由于稀缺与生长环境的不可复制。近年,在绿色、生态、养生消费理念主导下,国内、国际需求市场不断被撕开,身价陡然增高。需求、价格将野生菌市场推入极致繁华。
“在全球野生菌出口方面,中国占了70%,云南又占了中国的70%。”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指出:“现在受欧盟、日本消费的带动,沿海的很多城市对野生菌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整个内销的发展速度很快。”
对于这一点,云南天齐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欢也深有同感。“现在江浙一带,对云南野生菌的认同度很高,整个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
无可厚非,云南野生菌在国际、国内的名气与市场需求正与日俱增。杨文从事野生菌行业已经有1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其实省外也有做野生菌的,但很多企业在做产品时都会把云南野生菌运过去与当地野生菌搀和在一起,以提升其野生菌的口感、品质,这种现象在省外很普遍。但透过繁华,背后的隐忧也逐渐显现。“云南省这个产业可以做得很大,但现在面临很多问题。这个行业门槛很低,很多企业就是把菌子收集来就做初步加工便出口,仍然是从原料到原料的加工,所以在整个产品结构上仍然是以初级的原料产品为主。”杨文一针见血地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资料显示云南野生菌出口原料型产品价格只是加工成商品价的5%~10%,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没有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