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华封山育菌面积190万亩,销售旺季,全县每4个人就有一人参与从事采摘、加工、运输。产业的兴衰不仅关乎数万菌农和菌商的生计,也影响着全县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一路走来,和大多数农产品一样,野生菌难以彻底摆脱“一流品质、四流价格”的窠臼。
山货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高端——人们在注视:南华怎样破题?
芒种时节,细雨纷纷,正是“头水菌”上市的当口。在南华,一次新的启程正在悄然加速。
规模扩张之路
在南华,每个人都对野生菌有感情,付出过汗水,凝结着全县菌农、企业和政府的心血和坚守。
早上8点刚过,龙泉市场。40多岁的方大嫂手里已经攥着三四张百元大钞,“去年白牛肝上市时间是5月18号,今年雨水来得晚,头水菌上市时间也推后了20多天,不过价格还略微高些。”10多年前,住在龙川镇纪家村的她就盯上了野生菌收购:南华的菌子品质好、香味浓、口感脆,一年有半年出菌子,这桩生意怎么会不好做?
南华野生菌种类达29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三成、云南四成,享誉世界的四大名菌——松茸、牛肝菌、块菌、鸡油菌,在南华都有分布,野生菌资源储藏量达1万多吨。2006年,县委、县政府成立林业产业办公室,制定下发《关于加快野生菌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把野生食用菌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不可替代的重要产业,作为地方创汇和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民强县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
意见的出台,为野生菌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发了全县菌农和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07年,南华先后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荣誉称号。头顶3项桂冠,全县上下铆足干劲往前冲,凭借丰厚的林业资源和“九府通衢”的交通区位优势,野生菌产业的活力和实力激情勃发,短短时间,就从我省最早的交易市场急速扩张到由4个市场组成的我国最大交易集散地之一。
“去年,南华县内野生菌产量为4237吨,而交易量达到6053吨,周边迪庆、丽江、临沧、西藏等地和楚雄州内出产的牛肝菌、松茸都集中到这里,交易价格比昆明、楚雄市还高。”县林业局副局长许世昌介绍道,去年全县野生菌交易额3.56亿元,农民仅此一项增加收入1500元,在主产区,农户野生菌收入占家庭收入的40%至70%。
“在南华,每个人对野生菌都怀有深厚的感情。野生菌产业从小到大,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凝结着县委政府、菌农、企业20多年来对这个产业倾注的心血和坚守。”县委副书记何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