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正在采摘香菇 记者 刘玉军 张燕伟 摄
广灵县雁飞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壶泉镇,距县城不远。记者一行驱车从县城出发向北行,走在乡间路上,入夏的田园风光令人心醉。没走多久,就看到一排排塑料大棚在阳光下闪耀,那就是雁飞合作社种香菇的基地。
走进雁飞合作社,随处可见电机调控的先进暖棚一字排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大棚里,一厢厢菌棒、一个个菌袋整齐有序,一朵朵香菇如花一样绽放。
“这里海拔高、气温低,很适合种香菇。我和当地一农民合租了8栋大棚,每天工作就是看温度、浇水,之后就是采菇。一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2万元,还没风险……”说起香菇,来自重庆丰都县的种植户向泽英抑制不住喜悦。向泽英今年43岁,已种了20多年食用菌,前几年她来到广灵,觉得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就留下来种香菇。
据雁飞合作社的技术员刘雁军介绍,这个合作社由当地人赵斌2011年带头搞起来的,赵斌已种植了30多年的蘑菇,在蘑菇种植圈中名气不小。他通过了解政策,并在县里和镇里的帮助下成立了合作社,如今已建起1000栋大棚,有20家农户加入进来。
刘雁军告诉记者,他们最初种植食用菌,规模小,品种多,当时种了平菇、白灵菇、杏鲍菇等很多菌类,结果增加了管理负担,效益也不明显。后来通过市场调研,及时转型调整,最终只种了香菇一个品种。如今一个菌棒每年出5茬,1000个大棚有近60万菌棒,收益可观。
刘雁军说,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三合一的模式,由公司免费提供菌棒、大棚和技术,并负责统一回收、销售,农民只管种植和采菇。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降低了风险。公司不仅带动农民致富,还解决了用工问题,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年收益近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