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鱼台县濒临风光旖旎的微山湖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温暖湿润,极适宜毛木耳的养殖。为改变农户种养殖结构,按照县委、县政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农业产业化指导原则,王鲁镇政府率先组织王鲁镇村“两委”外出学习参观,并选定了毛木耳养殖项目,经过近年来的精心引导与培育,王鲁镇已发展成山东省最大的毛木耳生产基地,发展专业养殖合作社30余家,合作社成员达3000余户,年产鲜木耳近亿斤,产值达10亿元。
为支持大棚毛木耳养殖,农行山东鱼台支行积极探索农户小额贷款发放模式,先后推出了“多户联保贷款”、“合作社+农户互保贷款”、“基地+合作社+农户贷款”和行政事业单位员工担保贷款,采取地方政府推荐、村委会协查、合作社推介等方式,并组织4支“三农”服务队,携带复印机具、资料,走村串户,上门服务。近年来,该行累计发放此类贷款近4亿元,惠及全县8个乡镇,近5000家农户,形成了集食用菌培植、养殖、收购、初加工、深加工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使农业产值翻了数倍,农民收入倍增。
近日,该行员工在回访贷款农户时,王鲁镇最大的毛木耳养殖专业户、山东省鱼台县照连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朱照连理事长兴奋地说:“我从2008年开始种植毛木耳,规模已由最初的8000袋发展到现在的80万袋,今年纯利润不会低于80万元。我依靠食用菌种植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如今家里盖上了三层新楼房,还买了小轿车,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一亩毛木耳大棚,大约能装10万袋,纯盈利就是10万多元,比乌金都值钱。目前俺们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00余户,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会越走越宽。”甘庄村农民程相华在忙完自家两个食用菌大棚种植工作后,又来到种植大户朱照连家的大棚里打工,他说:“以前俺在外边打工,现在村里发展了木耳大棚,足不出村就能挣钱,我不但能照顾田地和家里,一年又能挣个上万元,一举多得。”程相华很满足地和我们聊着。
在甘庄村,一个个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犹如一朵朵白云飘落在这里。棚内棚外,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洒水、摘菜、晾晒,火热的劳动场面构成了一幅幅亮丽的田园风景画。在鱼台境内,像甘庄村这样规模化养殖毛木耳的专业村已超过40余个,农业银行的惠农贷款助推“朵朵白云”在广袤的土地上蔓延。